ART REVIEW 藝術評論
視象之外
熊海的內在藝術
藝術與精神,同源於玄妙之門。無論我們稱之為高等藝術或能品藝術,皆冠以永恒之名,以示其超越時空之真象。超越比較相似的表象,而達致真實奧妙的境界,是藝術之源頭。
在創作交感之中,理智不停地向此更高境界探索,從演化之中求得更高的視野。所有精神上和藝術上的探索,都是同一道理。但在美學文化成熟的國度,這種過程被公認為理所當然的,使進度更為暢順。
中國文化的美學成熟程度為世界之首。在公元前六世紀的孔子時代,已經提出並充份了解『大音稀聲』的概念。在繪畫藝術上,到十四世紀,中國美學已包含及在理論上瞭解如西方從現代主義的思想。但中國美學的發展,另擗奚徑,與西方的軌蹟不同。故此,西方藝術思潮,很難包容此顯眼的事實。中國文化能超越其他文化,遠溯七千多年,主因是此高層次的成熟美學和精神。
中國文化的精粹是超越時空的。其鵠的是超越理性及比較表面化的真象,而達致神遊物外,如道、釋二家的親身體驗的超智境界,或需家比較隱藏的同樣意向。在此境界的大義是不可毀滅的。政局惡化可使國破家亡,但不能磨滅超時空的文化淵源。所有的侵略者,包括十三世紀的蒙古人和十七世紀的滿洲人,都很快地被這成熟的文化迷倒了,同化了,而使之長生不老。
當人類的感知演化時,高等藝術,即創造力對經驗的最高回應,就成為將表面意義轉化成奧妙之理的最有力媒介。高等藝術,亦不再局限於製造傳統藝術品這項工作。由此可知,即如宗教、哲學、科學、都屬這種演化的其他媒介,都不過是對經驗的創作回應。故亦可以歸納於藝術的廣義之中。西方人在其現代化或成熟化革命中,開始能管窺此象。但他們缺乏一個成熟合度而廣納百川的藝術理論,故難全面了解在過去的革命化世紀的演變。對此,我在近日一篇文章,提出了一個理論基礎。(注1)
當我們在西方,開始了解藝術的精神角色,我們就對藝術和藝術家更添敬重;在畢加索時代,更把他們神化了。在中國,這個過程已在數百年前完成。在十四世紀時,己將視覺藝術神化了。
當任何文化開始掌握藝術行動的自主性,但能進行其唯一藝術革命,把藝術解放,使之能擺脫對宗教、哲學和科學的臣服地位,進而成為感知演化的基本媒介。這種革命,使認知與表達能力的界限無邊地拓展。以前所知,加於藝術上的種種規條,如朝露地離散。藝術直接地成為最有效的感知演化媒介。
注1:『統一藝術論』-守蛓《藝術的經驗》第4冊。
了解到藝術在感知演化的重要角色,無論是明知地或是直覺地,都使藝術家有意願去堅受困苦,在藝術溶爐中,提升人類的精神。
無論某一文化的美學演化到那一成熟階般,藝術都是引人注目的。每當我們留意其藝術,該文化的美學比較成熟度,便只影響其滿足基本功能的有效程度。無論何文化,何時空,人類都會被某種創作活動所吸引。不論是藝術家、觀眾或兩者兼任,都是為藝術所吸引。在成熟的美學中,具創意的藝術家和觀眾,都無真正的分別。藝術品只不過像一面鏡子,反映我們了解的層次,和使我們考慮和加深這種了解。
今日西方面對的是一種截然不同的藝術。現代革命使藝術自由了。它給了藝術家一個自主創作的無垠國度,容許他作史無前例的活動。與此同時,現代科技革命,使西方能面對其他文化的藝術。在東方藝術方面,尤以中國及其悠久文化為首,對近百年具領導地位的西方藝術及理論,提供了一個反常的對比。中國的成熟美學文化,與西方成熟的過程循不同的軌蹟,故難以用純西方自已建立的理論架構去衡量。
要了解極端新藝術,或新接觸的藝術,如另一文化的極端不同藝術,需要一種極新的藝術理論。這個理論,一定要包容藝術的基本角色,是感知演化的自主媒介,而不是宗教所需造像或哲學與科學認知所需的服務活動。這個需要一種統一理論,可用以詮釋所有的藝術活動,包括世俗的和超脫塵世的真象,並能使其由前者往後者演化更為有效。
這種理論,使我們能了解不同藝術,如無聲音樂、嘈吵雕塑、空白帆布、裝置野外漫步留痕、包裹著的橋、動感文字及許多由成熟美學與現代科技結合的藝術型式。這個理論,一定要安然包容自十四紀流傳至今的現代中國藝術,或其他類型現代中國藝術。後者除了在油畫布一角簽上的中文名字之外,大致上是頗不類中國作品的。這理論更要闡明藝術成熟的性質,使人不囿於在藝術品表面上所發明的處理手法,而在感知演化的本體上再作衡量。
在過去數十年間,西方藝術經歷許多變異,使許多藝術品甚至有可能不被承認為藝術作品。原因是西方藝術理論落後於其藝術發展,我們仍然千蒼百孔地補綴舊理論去切合新藝術,這種混亂甚至藉著過去二百年西方的領導地位,而傳播到有數以百年計藝術成熟的中國來。屈辱於西方的科技優勢,許多中國人以為,西方藝術一定是較先進尤其在近百年,西方藝術在其表面上的革命進展,使人忽視了其革命的基本性質,以為西方藝術是較為先進。其實,事實剛剛相反。
就正因其科技優勢,西方反而在美學上落後於中國。自希臘人以來,西方人以理智是認知的最高法門,愈來愈盛,使其科學及技術日趨成熟。但這種思想,卻使藝術不能自主而達致全面成熟。反過來說,只以理智為達致超凡真象的媒介,這種態度,鼓勵藝術的發展和美學的成熟,而科技等理智探索卻被偏廢。故此,中國人發明了火藥而西方人發展了核子武器。這種混亂思潮在中國的結果,使今天許多藝術理論流派,都互相衝突,難以界定甚麼是現代中國藝術。
在這紛亂的世界中,我們需要一種超凡的藝術新理論去撥亂反正。這種混亂,使西方誤以為藝術的本質是革命,使革命後的藝術家仍需繼續革命。革命潮退之後,這種趨勢使藝術表面平凡化和難於理解。在中國,這趨勢有可能使世界上最成熟的美學文化看不見自已的成熟本質。故此,這個新理論一定要包羅萬有,既可包含藝術的基本角色,及在不同文化中的藝術探索,又能包括現代科技進步給予藝術家創作的新自由和額外的工具和技法。
總括來說,這理論要包容世界上各藝術家自發地去拓展無限的認知和表達領域,這是他們與生俱來的權利。
極端的演變,通常都隨以混亂,甚至一時間的理論真空。所有的進步,都在文明的母體上留下疤痕。當認知和表達的領域無限地拓展,我們便能看到世界藝術的解放。缺少了這種包含萬有的理論,我們便無法了解藝術的真義。如此,我們只有靠表面的意義去探索,因而引致平凡的結果。新理論會將成熟的藝術盡為顯露,而其複雜性,則難以在藝術品的層面客觀地評審的。
今天,感知的演化巳十分進步,無一領先美學文化能這麼簡單地看事物。今日,藝術理論一定要溶合較廣和較超凡的角色,超越只是藝術品製作,即是藝術整體過程的一個部份。對藝術的尊崇,已由藝術的物質性過渡至精神性,由藝術品轉向創作人和兩者所引發的幻想能力,並有效地利用藝術以達致個人或群體的感知演化。
在成熟的美學文化中,藝術被視為一種工序,而感知的演化,就是其產生的結果。我們不再視其最初而獨立的階段為藝術:藝術家通過後天技法製作一藝術作品(或表演),常被視為藝術工序的最終產物。
今天的觀眾,除了在藝術表面上通過解碼的看法,獨立地追溯藝術家幻想的反映,同時,更成為重要的創作過程的不可分割的部份。觀眾透過個人的創作投入感,成為創作過程的伙伴,因而直接進入幻想的境界。當整個過程被視為藝術,其結果不只是一件藝術品,而是感知的拓展,最終至澈悟的階段:由個人獨處的片段層面移至自我與精神之源的冥合。
在成熟的美學中,過去的表面上簡單的規條,只能適合過往的簡單感知情態。今天,這此規條已不敷應用。如果盲從,只有便藝術平凡化和使觀眾混淆。當藝術被解放了。藝術術家和觀眾都見到更多的認知和表達的可能性。以前曾經是管制藝術表面的規條,現在,已被視為創作過程中的產物,而不再具有絕對意義。總括來說,再沒有管制藝術的規條,而只有從藝術產生的規律。
當我們了解藝術的全部過程,在這充份成熟的背境之中(或如西方的充份「現代化」背境中),藝術品的重要性被降低了,而且曾經以為管制它的規條也不再重要。我們要尋找評審藝術的新法則,是有關過程而不是製品的法則,注意力從其過程轉移到其動力,即創作的人。
怎樣界定一個藝術家?一個具高度感知能力的先知和常人有甚麼分野?以前,我們會單獨觀察一件藝術品,與其製作過程分開,以客觀地評審。現在,我們一定要主觀地評審其雙方有關的人,即藝術家和觀眾。物慾主義正趨哀亡,而新的年代注重過程、組合、融和與聯合,正方與末艾。這正在我們的藝術中孕育和反映。
過程比製成品重要,正如藝術的視象表面經過許多變異,但藝術家的特質,卻是恒久不變的。在藝術大師之中,不論其所受任何時空的規限,引致其藝術品表面作出變改,或產生這些藝術品的理由更改了,其內在特質,都是恒常不改的。
藝術大師是天生的而不是造就的。若要教導這些成大師的先決條件是不可能的,但要洗去也不易,除非是取了藝術家的命。
藝術大師是被驅使的。在他們靈魂深處,有一種力量驅使他們,只注重他們自私地追求創作力----一種自私的追求,如其他成熟;的美學一般,是一種矛盾。因為它是一種為所有人類的無私追求。其他的皆屬次要。
藝術家是有信念的動物。他們自信其工作的重要性。他們對自已的幻想充滿自信,而且有能抑制地表進他們的瞳景。他們相信自已擔當重要的角笆,一種在人海中具神化的能力。
藝術家是獨行的。他們會不惜一切地排除他們一心追求所遇到的阻礙。他們更與少數的具影響力先知和有預見力人仕結伴。這些人仕,都是精英,其數既少而又具相當影響力。
藝術家是投入的。他們投入於所追求之中、創作中、自我之中和在其探索和表達的世界中。
藝術家是先鋒,是感知領域拓展的探險家。他們一定要開墾自已的道路,而其涯垠,必定要其獨行。
藝術家是我們最重要的人類資源。藝術家自已深明此理,不論是理智上或直覺上。在成熟的美學文化中,我們也知道這道理。我們對藝術家的尊崇,如我們以前對神祇、先知和祭師一般。
藝術大帥與其他人的分野,就是其人格。這個規條,可用以分辦詩人、畫家、政客、哲學家、科學家或劇作家,舞蹈家或攀山家、軍事家、運動家或攝影師。當天文學家沉思宇宙的力學時,或一個作家畢生研究字裡行間的秘奧時,其本質都基本上是一樣的。就是人格將藝術大師和其他人分別出來。
在一個成熟的美學文化裡,我們開始注重創作人,比吸引我們的一件藝術品更重要。藝術品最終只能代表其人,即如神媒的說話,只能代表宇宙的大智,但後者卻在語言之外。
藝術過程整體的每一環節都協調起來,但最終在藝術品的兩面,最重要的是創作者。若我們溝通;的方法愈有效,我們便愈近澈悟。而藝術家人格與觀眾的分野,便更見溶合起來。最後,兩者的分別全然溶合,在澈悟之前無分彼此。
在充份成熟的美學文化中,高等藝術的整個過程全賴一個藝術家的智慧、心境和靈魂和具創造力的觀眾緊密的呼應。當我們有一種包含萬有的理論,使我們能確立達致此和諧境況的規律,其他的就變得順理成章,而這過程就變得十分有效和可喜了。
熊海具有藝藝家的智慧、心境和靈魂。他從來未想過除了做藝術家之外,他會做些甚麼。他的路是堅定不移的。唯一末知的,就是他一心一意追隨自選的傳統,不知何日可成大師。中國藝術是他最了解的,而且是最尊敬的自我完善的成熟體系。沒有其他目的,可襯得上純真的藝術人格。
熊海的藝術就是生命。他全心全意地投入,在畫中反映他的每一個體驗。他的一心追求,每一天都在進步。但在中國繪畫傳統的孕育中,他卻沒有急進。他深深了解到,在任何充份成熟的藝術形式之中,表面的光華與創新並無深義。像釋道弟子一般,他知道其路遠且長,而在尋求超越時間之時,時間亦無真義。大智慧鮮見於少年,而是長年累月的寸進所積聚,以準備最後的突破,而成為神化的充份成熟藝術家,不受任何影響和限制,具神妙的創造力。
他滿足於穩定地前進,不理藝術名聲的花巧和短暫崇敬。他專注於達到所有創造力之源頭,使他能更有力地恒常地表達。無論在自選的傳統中發掘到甚麼玄妙之處,在藝術路途上作何等演化,他常會加入這些重要本質,使其充滿玄妙的意義。無論要多大的決心,多長多難的道路,他都會勇往直前,最終,他會現身,帶著過程中所留下的疤痕,成為成功的藝術家,具有超凡的感知力。而我們,作為觀眾,更在真諦中充滿喜悅,為他的完熟藝術而歡呼。因他從苦途向我們展示的,將會使我們獲得自由。這是藝術家的本質和角色,亦是我們對藝術家寄以厚望的原因。
無論如何,熊海是一個藝術家。
莫士撝
天涯園
英國薩塞克斯
一九九六年八月
遠堂譯